《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汇编8篇》
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通用8篇)
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1
一、试卷特点
期中考试试卷的命题依据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基础的、核心的和可再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考试能够发现学生在前一阶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试卷具有如下特点:
1.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适度体现改革精神
2.试卷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覆盖面较广
3.充分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
4.选修试卷综合题较多,前面电场知识考查较多,最近所学的恒定电流一章内容较少,这也是选修班学生考得较差的一方面原因。
二、存在问题
根据期中考试试卷情况,目前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选修班:
1.对基础知识、基本的物理规律掌握不扎实,对基本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楚
Ⅰ卷选择题有较多题都直接考查课本上呈现的基本内容,有些是课本习题改编而成,但在学生答题中出现了各种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对一些基础内容还没有很扎实的掌握,甚至有些同学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尤其是高一所学的,已忘记差不多了。
3.基本应用和常规题型的训练未落实到位
学生在考试中一些能拿分的题目拿不到全分,比如:试卷的填空题4题,共20分,单选题的第2、7题,得分都较差。
4.解题中的分析、综合处理、迁移能力不够强
这主要体现在计算题中。
5.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解题不够规范,运算错误
必修班:
对于必修班,由于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和必修2的内容占80%以上的比例,这学期我们采取先复习,选修1-1复习后再上的策略,这次考试,大部分班级的及格率都较好,好几个班甚至超过了90%,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思想不重视,学习的热情不高
比如,试卷的选择题前7题,很简单,但很少有班级正确率达到100%。计算题第一题,错误的情况为数不少。
2.课堂不能认真听讲,每个班级都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不能及格。
3.解题很不规范。
4.平时作业抄袭现象较严重。
三、具体对策
1.课堂降低要求,强化基础。
2.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难度,做到有做必改,并强化作业的二次批改。
3.提高集体备课质量,选修与必修分开进行集体备课。
4.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多找学生交流,尤其是必修班,多做后进生工作,将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2
在这个月里举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单元测试,其结果考试的成绩并不太理想,结合平时交上来的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经过认真调查、仔细思考、反复研究得知出现此现象是由于在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1、上课进度有点快。由于这学期初二年级的物理正课的课时由以前的每周三节改成了两节,再加之节假日和各种大型活动放假,正课的课时就更少了。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留出期末考试的复习时间,本可用两个课时讲解的,却只用了一个课时讲解。也就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个初学物理者的接受能力。
2、上课生活实例列举太少。上课脱离了实际生活,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堂思想,生活实例列举太少。以致使课堂变得单调、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性。这就很难调动起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上课例题讲解太少。上课只注重了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等的讲解,却没有讲解足够的例题。这对于中学生而言,例题的讲解实际就是他们观摩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
4、师生互动太少。为了赶教学进度,以及作为一位新老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时常都是我“唱独角戏”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就坐在下面听,成了古老的填鸭式教学。很少进行师生互动。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以致没有注意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5、没有让学生做足够的、必要的练习题。由于今年初二年级没有统一订购物理练习册和其它的辅导资料。除了少数学生自己购买外,大多数学生皆无。同时我也没有及时的写足够的练习题在黑板上供他们练习。对于初学物理这门理科的学生而言,不做一定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加强,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上述几种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
1、尽可能的放慢教学进度。在基础章节及重点章节尽量放慢教学速,详细讲解这些章节。对于那些容易看懂的、常识性的、只需要了解的章节以及中考少考或不考的内容略讲,适当地加快教学速度。
2、多列举些生活实例。让生活重新走入物理课堂,让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来源于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是一门空洞的、枯燥的、说教的学科,大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为什么夏天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在他们学习了有关光学及声学的知识后,就能解释这种现象了,知道闪电的光与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但由于光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传播速度的缘故。
3、多讲解些典型例题。让学生从例题中学到物理的一般解题思路、步骤、方法、技巧,等。体会到物理的解题思想。注意到易犯错的地方。引导他们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4、加强师生互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角”。老师只起引导作用,是课堂上的“配角”。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对当节课的接受能力、掌握程度,等等。
5、适当补充些练习题。多研究些辅导资料,选择一些典型练习题在正课或者晚自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做。通过做一定数量的典型练习题来复习、巩固加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训练其解题的能力。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3
10月份第一次月考,我们高一物理备课组自行命题,范围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前三节的内容。针对学校分层次教学特点,出两套试题。第一套试题考试范围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对象是高一年级7—18班;第二套试题考试范围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前三节的内容,对象是高一年级1—6班。题型是选择题10题共40分,非选择题共60分,其中填空题24分,计算论述题36分,卷面总分100分。考虑到这是升上高中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试题相对较容易,平均分期望值为70分左右。但由于我们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学生基础薄弱,考试结果年段平均分为68.4,没有达到了我们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下面是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不少学生还没有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方法还用初中的那一套,死记硬背公式,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以及第17题不能理解第2秒末、前3秒内,第4秒内的概念的不同,可看出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胡乱猜选答案;从计算题的.答题情况看出学生对基本公式理解不清,运用不熟练,解题时乱套公式。今后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些初中的过时的学习方法要敢于抛弃,探索适合于自己高中学习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2、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较差
这次考试发现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比较混乱。例如计算题第14题空降兵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5题不理解停下来末速度就为零。今后解运动学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物理图景,画出物理过程示意图,再运用所学过的运动学公式解题。
3、解题不够规范
计算题解答时没有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有的学生甚至连"解"字都没写。我们今后教学中解题规范要常抓不懈,减少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4、班级之间、学生之间不够平衡
班与班之间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约10分。各班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相差较大,今后科任老师对后进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要做好分层教学,偏爱后进生,针对性辅导和布置作业。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要把以前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开好物理教研活动,编写出较高质量的适用于我校学生的自编练习,注重落实,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
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4
这次期中考试,我校高一备课组自行命题。范围是《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题型是选择题10题共40分,实验题2题共14分,计算题4题共46分.考虑到这是升上高中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试题相对较容易,平均分期望值为60分左右.但由于我们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学生基础薄弱,考试结果年段平均分为52.7,没有达到了我们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 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不少学生还没有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方法还用初中的那一套,死记硬背公式,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可看出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胡乱猜选答案;从计算题第8,9,13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理解不清,运用不熟练,解题时乱套公式;从计算题第10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没真正理解,第16小题对追击问题不熟练,不懂得抓住关键点来计算.今后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些初中的过时的学习方法要敢于抛弃,探索适合于自己高中学习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不断对学生强调学物理重在理解,不要把物理变成"无理".
2 实验题做得不理想
实验题中一道是根据纸带分析运动性质并求速度,另一道是考查打点计时器测定加速度的实验器材,两题都较低.今后我们的实验课教学要讲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讲清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争取把每个实验课堂过关,提高实验能力.
3 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较差
这次考试发现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比较混乱.例如计算题第14题空降兵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5题是研究竖直上抛运动特点;第16题刚好相遇的临界点是刚要追上时两车速度相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分析以上三题的运动过程.今后解运动学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物理图景,画出物理过程示意图,再运用所学过的运动学公式解题.
4 解题不够规范
第13,14,15,16题计算题,解答时没有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有的学生甚至连"解"字都没写.我们今后教学中解题规范要常抓不懈,减少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5 班级之间不够平衡
班与班之间平均分分与最低分相差约10分.科任老师对弱班要特别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要做好分层教学,偏爱后进生,针对性辅导和布置作业.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要把以前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开好每周一次的"物理研究课",课后认真评课;编写出较高质量的适用于我校学生的自编练习;注重落实,特别是学生的作业这一块.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老师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
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5
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
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6
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没问题。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7
在本次月考中,全级718人有304人达到了80分以上,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优秀,占全级总人数的42.3%;及格人数577人,占全级总人数80.4%。全级物理平均分数72.2分。
本次月考物理试卷是由我命题的,在命题过程中,我尽可能将书上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各种不同的题型出现在试卷上,着重考察了长度时间的测量以及第二章声音的一些题目。我相信试卷上的绝大部分题目大家并不陌生,很多试题都是我们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那么考试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毕竟初二学年的第一次考试。都说初二成绩容易塌腰,又加上新增物理
说句公道话,其实物理没什么难学的,尤其是初中的物理。学习重要的是兴趣,假如你对物理很有兴趣的话,那我相信你学习初中物理就不难了;但如果你对物理没有兴趣或者只有一点点兴趣的话,那你就需要多看一下物理书了,其实物理书上讲了许多十分有趣的现象和事物,多翻一翻物理书,你就会发现物理其实很有趣,那你的注意力就慢慢地跟上来了,这样物理概念和公式就轻而易举地记住啦。考高分的重要一点是多作物理练习册上的练习,错题搞清楚为什么,加上多做,见识多一点的题型,那考试拿高分就十分容易了。
我们还要做到老师要求背得一定要去背熟,要用理解性的方法去背,不能死记硬背,因为物理毕竟不是文科,如果死记硬背的话,当题目灵活、变通一点的话,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错误。
我希望大家从这次月考中总结出一些学习道理和学习方法,当我们考试差时,如果只会一味地去找理由的话,或把错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话,那么便会永远掩盖着错误,一直错下去。知识是靠日积月累的,人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灌输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只会事半功倍的。如果该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学、该记的欠账的话,便会更难取得好成绩。要做到必须每天的知识积累,每天复习,而且要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才行。学习靠积累,学习靠努力;机会仅有一次,不能放过任何一次考试!
学习,不仅仅要用脑,还要用心!
高一物理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8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