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慕田峪导游词(汇编3篇)》
北京慕田峪导游词(精选3篇)
北京慕田峪导游词 篇1
我去过很多地方,但印象最深的就是八岁的时候,我们一家去北京慕田峪长城游玩。我们先乘坐出租车来到长城脚下的停车场,然后准备去缆车停靠的位置。一路上,我们兴高采烈,和小鸟比唱歌、跟蝴蝶捉迷藏,我还采了几朵花插在姐姐和妈妈的头上。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坐缆车的地方。我们坐上缆车,看着下面的树木,感到非常惬意。可走了一半,缆车突然停电了,我们非常害怕,不知道怎么回事,可是我们旁边的外国人在缆车里高兴地尖叫,我想他们的胆子可真大。
过了一会儿,缆车又正常行驶了,我们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落下来了。“终于到了!”大家开心的说。长城可真长啊,长得看不到尽头;长城可真宽啊,宽得可以容得下八个人并排行走;长城可真陡啊,陡得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我们在爬长城的时候,看到得最多的就是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有几个外国人看见我胖乎乎的,就伸手去捏我的脸蛋,还说我胖的可爱,我非常高兴。爬了一半,我看见天上乌云一大片一大片的,觉得像是要下雨了,我们就赶快往回走。
这一次,我们是走下去的,不再坐缆车。妈妈告诉我走下去的时候不能停下,如果停了腿会抽筋。姐姐非常幸运,还捡到了一欧元。听妈妈说,一欧元大概等于八块人民币。我们刚到停车场,就下雨了,下得还非常大。回头再看长城,在雨中依然是那么雄伟壮观。这一次爬长城实在太难忘了,真希望还能再来一次。
北京慕田峪导游词 篇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萌萌,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萌导。今天,我们要观光世界遗产——北京故宫。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460年),厉时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历史很悠久。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我们到了,大家请下车。您看,这就是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都有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金碧辉煌的彩画,。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柱子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接下来我们去故宫博物院吧。跟大家说,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毫米,长4毫米,宽.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接下来请各位慢慢欣赏故宫。注意有带小孩的家长看好孩子,请大家互相照顾。要保护珍惜文物。祝大家玩得开心,再见!
北京慕田峪导游词 篇3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田宇齐,欢迎来到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它是明朝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在齐长城的基础上督建而成的,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
慕田峪长城构造独特,这里敌楼密集,两侧都有垛口,西北面有建在海拔1000多米,称作“牛犄角边”和建在刀鞘一样的山峰上,称为“剑扣”的长城。
慕田峪长城风景秀丽。春季,鲜花盛开;夏季,流水潺潺;秋季,满山红叶;冬季,白雪皑皑。
慕田峪长城以秀丽的景色、雄伟的长城,欢迎您的光临。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东北隅的怀柔县境内,距北京城73公里。此段长城西接北京昌平县的居庸关,东连北京密云县的古北口,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被称为“危岭雄关”。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齐,就在慕田峪筑有长城。明朝初年重建,明永乐二年(公元1420xx年)建“慕田峪关”。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谭伦、戚继光镇守京畿时,又在明初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葺。
现在慕田峪所保留修复的长城,为明代所修筑,是全国明代长城遗迹中保存最好的地段之一。慕田峪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此曾发生过多次战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几次战争,明初徐达和元兵也曾大战于此。慕田峪长城多建在外侧陡峭的崖边,依山就势,以险制厄。墙体高七八米,墙顶宽四五米,建筑材料以花岗条石为主,雄伟坚固。慕田峪长城,墙顶上两边都建有矮墙垛口,可两面拒敌,外侧还挖掘有挡马坑,使防御功能更加完善,这是一大特点。慕田峪长城墙顶的双侧都筑有长约5尺、厚1尺多、高2尺有余的垛口。
慕田峪长城的关门两侧是沿山脊升起的,随山势翻转。在这些地段的垛口不是开口的长方形,而是呈锯齿状。射洞筑在垛口的下方,它不是圆形孔,而是顶部呈弧状的方形孔。险要之处还修有炮台。慕田峪长城上还建有“支城”。所谓“支城”,就是在长城内外侧有高脊山梁的地方,再节外生枝地顺山梁修出一段长城来,长度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并在此筑有敌楼,当地人称为“刀把楼”。明代在重修慕田峪长城时,在墙顶的两侧都加修了垛口,还同时新设置了滚木石雷石孔,可攻可守。而修筑“刀把楼”,可控制制高点,减少对主城的威胁。
慕田峪长城从正关台左侧起,随山势翻转,奔向远方。长城由山腰直伸山顶,在山顶立一敌楼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骤然升起,直到海拔940多米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弯,其形状酷似牛犄角,苍劲雄浑,人们把它称之为“牛犄角边”。长城从“牛犄角边”继续往前延伸,经过一个名叫“箭扣”的地方,这里是已达海拔1044米的山峰,两侧陡峭如削。在修筑长城时,必须从山头的外侧断崖绝壁上通过,又不能把这个制高点留在外面,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使用砖石、木材显然都不行。于是聪明的能工巧匠们,用了两根大铁梁担在断崖之上,上面再垒砌砖石,这种方法在整个长城修建史上极为罕见。在慕田峪长城东侧,长城本来是顺山势伸向东北。
可是到一敌楼处突然分出约1000多米的地段,另辟蹊径摆向东南方向,山势尽处,突然终止,在尽头处修了一个甚是坚固雄伟的敌楼。这段千余米的长城被人们称之为“秃尾巴边”。这样长城在此处就形成了三道长城汇于一楼,“三面极目观巨龙”的景观。在慕田峪长城“牛犄角边”的两侧,有一段长城被称为“鹰飞倒仰”。墙体全部建在岩石裸露的悬崖峭壁上,长城的坡度大都在50度左右,其中有一节接近90度,几近垂直,台阶仅有几尺宽,非勇敢者不敢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