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11篇

《风筝》一课讲的是作者儿童时代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事情,文中写了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也写了因风筝丢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后又燃起一丝希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

这是我第一次讲公开课,准备了一周,很紧张。

我选取了上册第五单元的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呼应这篇寓言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不足的。

孩子们的朗读太少,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完整,作为引导者我要引导他们去完整的回答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表情太过严肃,应该多些微笑。

大家对我的课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不足,我会改正自己的不足,继续学习,继续努力!

坐井观天简短课后教学反思 2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课文内容简短,寓意深刻。在备课的时候,我考虑到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二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明白的意思可能用书面语言表达不出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设计备课思路:

一、运用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是教学。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活动一:尽情的读,读出味道。活动二:畅所欲言,谈出感受。活动三:合作探究,尽情想象。

让学生尽情的读课文时,我没有局限于不同形式的朗读,而是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猜测感受青蛙和小鸟的不同心理,进而读出文本深层的思想感受。

在读透的基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尽情的说,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一环节,我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正确的想法,错误的想法在这里交汇碰撞,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推向高潮。

二、将课文的思想内容浸透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来理解青蛙的看法对与否时,我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用书卷成筒状来观察天。来明白青蛙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天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他是坐在井里看天,由于自己的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才会有错误的判断。

在评价小鸟时,我让学生尽情想象,想象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看到怎样的天?看到怎样的景物?从中明白:见识广,知识丰富,就会有正确的判断。

通过我的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课文的见解更是水到渠成,思绪喷涌而出,精辟的发言引来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学生在掌声的鼓励下越说越精彩。

当然,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处里的不好,例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读的不够尽兴,没有完全读出小鸟和青蛙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想象时,由于引导不到位,学生的想象没有完全打开,只是随老师的指向去想象,没有充分展现个人的想法……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细节上的设计与思考,让每一节课都尽可能的完美。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3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透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我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我在教学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字当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写字,进而简单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课以游戏贯穿,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花。开课伊始,以生动搞笑的谜语引入,让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进行认识会认会读的生字的过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为切入点,设计了闯关游戏。透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方式:开火车顺读,小老师带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关注了全体学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识字的快乐。

二、分层阅读,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从第一关的生字关到第二关词语关,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课文中的知识点不仅仅仅是读一读就能落实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导。因此,在透过自由读、听范读以后,让学生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鸟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句式: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潜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而在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两个小动物在不同的位置,进而理解“井沿”一词。同时,关注了两个动词“坐”和“落”,透过指名读、评读,指导读出感情。而后面的对话透过分主角师生合作朗读,让孩子们弄明白什么是对话。

三、尊重个性理解,关注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沿、信、抬、际”。在全班指导“沿”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取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样记的怎样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潜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潜力。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资料能够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就应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还有在生字指导中,能够加入展示环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书写。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4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则十分趣味的寓言,经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简短而传神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生动趣味、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到井边喝水,然后与青蛙发生了争论。小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小青蛙不相信,小鸟很无奈,只好想出一个办法,请小青蛙自我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仅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确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那么如何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如何使学生简便愉悦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使得学生自我悟出个中道理?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经过试验解决难题

课文中青蛙说到“天可是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为了孩子们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可是井口那么大呢我让学生当堂做了个小实验:拿出白纸,卷成圆筒状。然后经过这个圆孔看天花板,引导学生说说与平日看到的天花板有何不一样。学生经过动手做实验,深刻地弄清楚了为什么青蛙说“天可是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参与,不仅仅培养了实际的操作本事,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本事。孩子们在玩中学,乐此不疲。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促进理解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那么小鸟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无边无际到底是多大?我经过出示课件中的一组画面,并且自我根据画面进行解说。带着学生一齐欣赏了一番小鸟去过的地方,这样学生最终明白了:小鸟见多识广,而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学习小鸟,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三、说一说——开拓思维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认为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自我不会弄错。那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呢?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做,不仅仅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领悟,还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本事。既丰富拓展了课文资料,又培养了孩子们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主角扮演情景再现

课文结束后,我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带着青蛙和小鸟的头饰,一个男生扮演青蛙,一个女生扮演小鸟,一边对话,一边配合动作。经过表演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情景再现,使得学生入情入境。

本课存在的不足:

1.识字教学还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多种识字方法进行教学,而不仅仅是认读。

2.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可是学生的朗读效果还没有明显得到提高。

3.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导致前松后紧。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渐渐地摸索到一些寓言故事的教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5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经过生动趣味的对话,给学生明白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主角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教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必须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并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能够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趣味,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必须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提高,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善。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能够经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到达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我提高得更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6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现情景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维,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7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上,我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桌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小鸟说的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通过做实验、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把纸卷成筒来看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因此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和我很顺利的上完了这节课。

本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一名学生把“无边无际”说成“一望无际”时,我没有及时抓住这一美丽的“生成”,让学生理解他们是一对意思相近的成语。要知道,有时随机生成的“美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另外,在理解青蛙说这话的根据是什么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组织学生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对成语的寓意理解就会水到渠成。然后,教师再从文本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观天”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成语的人生哲理,终身受益。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生活化。

教学中,很多问题的预设意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难题。《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才能让课堂充满真正的活力。

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点缺点改进 8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们有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得以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语文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生们积极建构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会努力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相互交融,共同促进语文学习的深入与发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自我发现教材知识的能力,改变了以往老师主导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质疑和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从而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生们对课文产生了好奇,我看到了这个机会,便引入了新的课程。学生们迅速利用拼音有序地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生字,然后分成小组合作进行拼读;接着我检查他们对生字发音的掌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特别关注那些需要额外指导的学生。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水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准确地表达每个字、每个词,解决发音不准、语调不准等问题。我会告诉学生要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意思,感受其中的情感。我营造了一个书声琅琅的学习氛围,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儿必须得读重音,哪儿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9

教学片断: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到课文结尾,教师们总要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怎么样?我上学期有一次校内教研课时,也是这样教的。

学生纷纷发言,讲了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各种各样的情形,大多讲青蛙这才知道了天果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他于是和小鸟一起周游世界。这时,我脑海时跳出一个问题,于是脱口而出。

师:同学们,你们讲了这么多青蛙跳出井口之后的美好结局,但你们想过没有,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呢?

生:当然愿意。外面这么好!

师:是吗?这可不一定是青蛙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吗?

生:可能不愿意,因为青蛙这么固执,不会听从小鸟的话的。

师:很好,能从课文中青蛙的性格来分析。还有吗?

生:我也认为青蛙不愿意跳出。因为它在井里住惯了,以为自己的家最好。

师:对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家是最好的。

生:井里有一个优点,冬暖夏凉,很舒服。

师:很好,又找到一个理由。还有吗?

生:青蛙它可能不敢跳出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怕小鸟是骗它的。把它骗出来然后吃了它。

师:哦(真没想到学生会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真会思考。是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有道理。不错。还有吗?

生:青蛙住在井里,它就是主人,它就是皇帝,它就是国王。可如果它一出来,就什么也不是了。

师:不错。

生:青蛙在井里没有敌人,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如果到井外面,它就会遇到蛇等天敌,会整天提心吊胆,睡不好觉的。

师:真会想,真会说。

这时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于是接着问: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从课文中知道同一个天,小鸟说天无边无际,青蛙却说只有井口那么大。那么青蛙是否有错?

生:错了。

师:果真错了吗?青蛙是在说假话吗?

生:(一楞)没有。

师:是啊。青蛙其实也在说实话。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它看到的天

生: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对极了。那么你们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它天天住在井里,没有去过外面。

生:因为井口限住了它的视线。

师:对。是青蛙住的环境局限了它的眼界。正如我们,如果没有走出过椒江,又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所以要想使自己知道外面精彩的世界,就应该

生:走出椒江

师:走出台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国。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

生:行万里路!

反思:

以上教学片断,可以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是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二是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已见。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

三是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富有创造性的。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0

《坐井观天》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以浅显易懂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有多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知识点。品悟语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在品读中感悟道理。

一、从重点词句入手

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我将“大话”、“无边无际”、“井沿”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串起整个教学流程,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学起来也比较积极有效。在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说话训练,让学生说说除了无边无际的天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学生分别说出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坪、无边无际的森林……,然后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通过对“井沿”的认识和理解,拓展什么叫碗沿、床沿、窗沿等等。

二、朗读指导,拓展想象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三、从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来反思

在本节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学习的兴致浓厚,学生和老师都很轻松。但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1、朗读量偏少,为了怕影响后面教学环节的进度,我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了朗读的分量。课后,我才意识到分角色朗读才是这课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在学生分角色的朗读中才能体会人物的特点,才能更加透切地明白人物对话的内涵,进而理解寓意、想清道理。

2、课堂教学环节偏多,使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一点,造成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才是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

3、涉及的问题太多,没有整合,太散。导致了最后时间太少,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1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

(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并理解它们说的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基础。

(2)体验情境,感悟朗读。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阅读知识,劝导青蛙;还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