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贞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的话进行对比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弥补缺失,取舍文本;对比感悟,启思立新。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生字卡片、智慧树乐园挂图、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 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画家”两个字写得大“牧童”两个字写得小) 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4.猜猜找找的游戏:请你根据老师的表现猜一猜,找到相应的生字。
注:字谜──黑土
动作识字──戴 拱 翘 抹
体验识字── 一个
5.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
6.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指名选择喜欢的句子读、教师范读、分组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四、总结思考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在这种情况下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第 二 课 时
一、旧知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挤进人群大声喊,(喊什么?)指名读、男女分组读、齐读。
二、读文品悟
1.听到小牧童这样喊,围观的人什么反应?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2.戴嵩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导读、范读、评议读、表演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教师和学生共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当观众,也可以当围观的人。
5.深入思考
(1)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2)课题这样写合适吗?(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律动: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其实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下面让我们在轻松的音乐中休息一下,欣赏欣赏他们的作品。)
三、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教材简说】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读说结合,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认识哪些大画家呢?他们的画画得怎样?在古代有一位大画家,他画的画却被一个牧童指出了错误,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读题激疑)
3、师:同学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我们赶快把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生自主读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游戏:摘苹果)
师:看来,同学们都把生字认读好了,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读说结合,感悟提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2、小组交流,解疑。
3、指名汇报。
4、大画家画的画一定很棒吧!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的画很棒呢?
5、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完成以下练习:
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用“……一……就……”练习说话。
⑵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轻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6、戴嵩画的斗牛图,众人有什么看法呢?
7、再读课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8、谁能把课文中的故事表演一下?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大画家戴嵩或牧童说些什么呢?
2、指名汇报。
3、师:是呀!大画家戴嵩不但画画得好,还是一个谦虚的人,牧童也很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我们要向大画家戴嵩和牧童学习,在生活、学习上,也做一个谦虚,勇敢的人,好吗?
4、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众人 赞 画斗牛 看
谦虚 勇敢
1、作者介绍:吕岩,唐代诗人,中过进士,曾做过两次知县,后�
2、生试读,读出节奏。
指名读,齐读
指导书写两个生字
默读,思考:诗写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再自由读,同座讨论每句诗的大意。
反馈:
前两句:
(1)、“铺”的读音。这个字说明说明?六七里说明什么?
(2)、“弄”什么意思?笛子“逗弄”了什么?是它逗弄的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四声”是什么声,“三四声”说明什么?这么空旷的原野“三四声”你说是怎样的境界啊?
(3)、这里的“六七”、“三四”不是具体数字,一个说明“少”。学生说说诗意。
后两句:
、读后问:这两句写谁?
指导看图,用一句话概括图意。这幅画表明什么时间?这幅画之前,牧童可能做了哪些事情?指导理解“归来饭饱黄昏后”:这句讲谁?“添”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归来”、“饭饱”两件事,“黄昏”表示时间。三个词,按照我们放牛啊、劳动啊的生活经验,你们觉得应当怎样的顺序?调整语序也是理解故事的一种方法。谁说说这句什么意思?
、后一句什么意思?
牧童晚饭后,不和家人相聚,不和伙伴玩耍,甚至连蓑衣也不脱,手握笛子,与晚风为伴,以天当被,以草地当床,你能不能猜一猜,他为什么会一个人躺在原野的草地上呢?如果你是这个牧童,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这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安详、恬静、舒适)。
7、总结:前两句写景,突出原野的宽阔和夜晚的静,后两句写事。表现牧童的安详恬静。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两次做过县里,后来跑终南山学道,你觉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三、各种形式练背诵。
四、拓展:读有关牧童的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宋代诗人雷震描绘过一幅牧牛归来图《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另一位唐代诗人栖蟾也写过一首《牧童》: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宋代诗人黄庭坚自幼聪颖,七岁就写了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词 唐 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五、作业,把诗改写成短文。
提示“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要写清。
要求合理想象:之前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去草地,在草地发生什么,牧童的心理活动以及心情。你还可以想想作者怎么看到这个景象的,作者什么感受,什么心情。
板书 牧童
七八里 宽阔
(景)
三四声 静
卧月明 安详、恬静 (事)
作者:超脱自然、对安逸自然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画家?牧童呢?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游戏识字。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个著名画家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随学生回答朗读感悟有关句子:
⑴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理解观赏,用一就说话练习。
⑵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换种说法说句子:看画的。人都点头称赞的,有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说说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⑶ 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理解沉思片刻,教学多音字斗
⑷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教师用简笔画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练习。
⑸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说说夸赞的近义词。
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抓住绝妙之作、活、神笔,让学生明白戴嵩的画技超群。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两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⑵ 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成果。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抹、挤、拱、批:都是提手旁的字,重点指导抹。
2、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最后两段
1、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
2、默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如:写戴嵩谦虚的句子:
⑴ 这时,戴嵩吧牧童叫到跟前,和蔼地说:
抓住表情、称呼,可以看出他的虚心。
⑵ 戴嵩挺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
同样抓住表情、动作体会戴嵩的虚心。
写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句子:
画错啦,画错啦!
3、分角色朗读。
4、人们听了牧童的话和戴嵩的表现,会说些什么?
5、学了课文,练习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向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牧童说:
三、自由诵读课文
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再表演朗读评议。
四、拓展
我国还有很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
五、写字指导
商字要跟摘字的右半边区别,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写,然后作点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2个认识的字。理解“弄、蓑衣、卧”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老师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读,大家愿意吗?你们喜欢哪一首?我们一起读。
1.大家读得真好!很有感情,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古诗。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是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
3.请同学们看老师写“牧”字,写“牛”字应该特别注意哪一笔呢?“牧”的部首是什么?谁来给牧字组词。
4.老师板书牧童,牧童是做什么的?(放牛,放羊)
5.哦!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
1.过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是我们熟悉的吕洞宾。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吕岩有哪些了解?谁能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
2.指答。
3.同学们了解的真多!诗人吕岩因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被称为“逍遥大仙”。
4.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
5.(手势,双手向下)非常好!大家都读得很投入,谁想来读一读。谁来评一评。
6.太好了!同学们都能把诗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老师也想读读,想听吗?
7.想。(注意: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8.老师哪里停顿了,指名答。
9.对呀!读诗的时候,如果能注意停顿,就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谁来试一试。
10.读得真好!我们一起再读读吧!(师前四字,生后三字,倒过来,师后三字,生前四字)
三、理解第一、二句诗。
过渡:这是一首描写牧童的诗,牧童出现之前,诗人首先描写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是从哪个诗句知道的?(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同学们真会读书。
2.请大家再认真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原野辽阔)
3.哦!你知道了原野辽阔,你是从诗句中哪些词知道的?(六七里,横)
4.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不是)
5.对了,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要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的那一头很广很广。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句很多: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指什么?(指瀑布很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1.原野真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
2.同学们读得不错!这里的六七里怎么读,才能突出原野之广。老师想用两种不同的读法来读,同学们听一听,哪种读法更能体现原野的广。
3.我们就照第二种读法,再来读一读。(老师觉得不够大,再大些)(再大些)
4.如果你站在这辽阔的原野上,还会感受到什么?(美,绿,平坦等)诗中哪一个字体现呢?(铺)
5.“铺”字什么意思?(铺开,铺展)
6.这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张一张铺开的巨大的绿地毯。这铺字用得太好了!
7.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全班齐读)
四、理解第二句诗。
1.师:置身于这绿地毯式的大原野中,怎能不让人陶醉呢?此时此刻,原野上传来了什么声音?(笛声)
2.那是什么样的笛声?(悠扬,优美,隐隐约约,断断续续)
3.吹笛的人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是牧童,善于从题目入手,理解诗意,很好的学习方法。)(课文插图,懂得利用插图,理解诗意。)(诗句中的弄,懂得抓住重点词,理解诗意。)
4.你还可以从哪句诗中知道是牧童在吹笛?(笛声晚风三四声)
5.这诗句中的“弄”是什么意思?(逗弄)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弄清诗意,很好的学习方法)
6.是啊!晚风中的牧童骑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着手中的笛子,伴随着晚风吹来,笛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
7.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天真,可爱,调皮)
8.多可爱的牧童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诗。(真棒!同学们读出了牧童的可爱,调皮,天真。)
9.现在,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看谁更能读出诗的韵味。
10.读得太棒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五、理解三、四句诗。
过渡:瞧,牧童上场了,他在干什么?
1.谁来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什么?
2.相机教学 “蓑衣”,你们知道什么是蓑衣吗?你能从图上指出来吗?蓑衣有什么作用?
3.对了,其实,蓑衣还有御寒作用,它还能散发出一种气味,防蚊虫叮咬。
4.谁再来说说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
5.广阔的原野,一个可爱的牧童,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悠闲地躺着草地上,静静地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这种情景,诗中怎么写?(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6.这两句诗还告诉我们什么?
7.师小结:牧童放牛回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后,他没有脱下蓑衣就躺在草地上美美地欣赏皎洁的明月,谁能美美的读读这两句诗。
8.老师也想读读这两句诗,请听好,“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睡月明。”
9.你们发现了什么?(把“卧”改成“睡”)
10.把“卧”改为“睡”不好吗?为什么?(说得真好!)
11.对啊!牧童选择了这种最舒服的仰卧姿势,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此时,他可能会想起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交流。
12.学生小组交流。(师下去巡视)
谁来说说,此时,牧童可能会想些什么?
13.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牧童的生活,你会用哪个?
师: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自由自在啊,读————
牧童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读————
六、小练笔。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你们能不能选择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2.生动笔。
3.交流。
七、指导背诵。
同学们展现的这一幅幅画多美啊!白天有牛、笛为友,晚上有明月作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难怪诗人吕岩会有感而发,写下这首《牧童》诗。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把它好好地背下来。
1.生自由背。
2.老师相信大家已经能熟读成诵了,想不想接受一个挑战。
①谁来背。(老师想配上音乐,更能表现我们的感情,更能走进牧童)
②全班背。(指名,男生,女生,全班)
八、拓展: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山村原野的迷人景色,同时认识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童,其实不少诗人也写过有关牧童的诗,你们知道这样的诗吗?老师带来几首,大家一起欣赏。
九、作业:
1.把《牧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背诵《牧童》。
《牧童》教学反思
南靖县实验小学 吴阿莉
《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视野里的。
进入四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对于古诗学习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涩。于是,课堂伊始,我以复习学过的古诗引入课文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读读自己喜欢的古诗,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诗的韵味,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学生兴致勃勃地朗读古诗,诗中有思,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铺”字体会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有的同学从“弄”字体会到了一种情趣;有的同学从“卧” 字中体会了那种随心所欲的牧童生活,还有的学生的脑海里涌现出许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如“不脱蓑衣卧月明”引导学生想象: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课堂中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把自己喜欢的诗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过后,我仔细反思了整个的教学过程,教学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充分地信任自己,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朵朵美丽的火花,但是反思之余也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随机进行引导,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目标: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并会分辨。
过程与方法:
观察、交流、操作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纯朴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分辨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情境图、学具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窗二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幅什么画?图片上都有些什么内容?
二、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
1、观察这幅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每种物体各由什么图形拼成的,重点引导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主要的牧童、牛开始,到周围的'事物。
2、对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1)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图形的名称。比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2)平行四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它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明确不同的图形。
3、比一比,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进行比较,明确今天所学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以前学的都是由不同的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三、课堂练习:
1、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2、画一画
引导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到这几种不同的图形,然后利用手中的图形画一画,在纸上画出各种平面图形。
3、剪一剪
将画出的平面图形用小剪刀剪下来,在剪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不同图形的特点。
4、拼一拼
你能利用手中这些图形也来做一幅美丽的图画吗?
学生拼完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拼出的图画的各个部分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三、课堂
本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材简析】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指导写字“抹”“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难点】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向身边的人学习。
【教学流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激发探究欲望。
开课(用两个不同大小板书开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接下来就请孩子们看老师板书的课题(出示两个课题)
今天的课题可有点意思。平时老师上课都只写一个课题,可今天陈老师却写了两个课题。
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其实这两个课题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一个课题(引:什么大什么小)、一个课题(引:什么大、什么小)
如果只能选一个课题,你觉得我们该选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
第一个课题画家大该怎样读?第二个课题牧童大该怎样读?
(出示问号,大家都说得有道理,那咱们就在待会儿的学习中去解决这个问题)
二、感知文本,铺垫“优秀(了不起)”。
(读文,复习生字词再回顾)
1、开课之后,在先读文的基础上,再检查、复习生字词。
(检查复习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对生字词进行巩固、复习和指导)
卡片出示词语:
戴嵩 价钱 购买浓墨涂抹和蔼 批评 翘起 驱赶 牛蝇 惭愧 拱手
①指名读(抽查)
②齐读
2、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过渡:上节课咱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我们已经知道了戴嵩是一位什么样的大画家?你来说,孩子。(生答)你真能干,看来上节课你学得很好。指板书:著名
(1)就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句子,再次去体会戴嵩的著名(大屏出示):
①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读、仿说
②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读。仿说。
(2)老师小结:怪不得说他是个著名的画家,真是名不虚传呀。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三、立足文本,感悟“优秀”。聚焦重点段(3——6自然段)
1、过渡:好了,孩子们。让我们回到课前讨论的那个话题:请孩子们听好问题,我看谁小耳朵最灵:你觉得哪个课题更正确?你更喜欢画家和牧童当中的哪一个人物?他有什么值得你喜欢的优秀品质?在课文中找到能说明你理由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勾下来,请看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3—6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勾一勾,想一想,读一读。这三件事都做好了
就请坐直,我看谁的动作最快。(板书:勾—想—读)
【预设一:画家】
(一)学生说喜欢的原因,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重点:
①“没有不”是什么意思、“争着”又该怎样读
②从“小兄弟”、“我很愿意”引导读出和蔼的语气
③惭愧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惭愧的感觉。
2、识字教学:惭愧、蔼
(二)小结:原来他是一个画技高超的画家,又是一个非常谦虚的画家,真是一个画品与人品兼美的大画家。所以我们由衷地夸赞他——“了不起”。
【预设二:牧童】
(一)学生说喜欢的原因,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重点:
①“画错啦,画错啦!”读出勇敢
②指导纷纷夸赞的句子,读出夸赞的语气
2、出示挂图:仔细看图,找出哪位是牧童,哪位是戴嵩,怎么发现的?找到牧童,观察他的动作,学着他的动作来读出他的话。——看图观察其他人的表情,说话:其余的人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读文(第5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3、识字教学:翘、蝇
(二)小结:原来牧童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而且敢于向这么有名的大画家指出错误,真是一个细心观察和勇敢地孩子,所以我们也夸赞他——“了不起”。
四、情感读文,回味“优秀(了不起)”。
解决课前留下的课题大小疑惑: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和一个平凡的牧童,他们都很了不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著名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平凡的人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所以让哪个词语写小都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既然他俩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就让这两个词语都写大(边说边擦去小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地读读课题,读出对他俩的敬佩。(读课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美美地朗读课文,再次去品味他们的了不起。
五、跳出文本,找出“优秀(了不起)”。
指板书:
是啊,画家——“了不起”、牧童也很——“了不起”。而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
学习的平凡人、了不起的平凡人。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就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出示句子:“ ,我想对你说: 。”例:李明,我想对你说:“你书写工整、听课认真,你真了不起。”
六、总结新课,沉淀“优秀(了不起)”。
(接着学生的话)是啊!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有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有善于思考的头脑,更有谦虚好学的胸怀,向身边那些了不起的人学习,你也将变得了不起。
七、板书设计:
21 、画 家 和 牧 童
了不起
八、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以感情朗读、以读促悟为主线,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的画艺高超。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是否喜欢画画,并观看名画”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在观看名画中认识画家“戴嵩”二字。识字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做动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带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读、说、评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进一步体会戴嵩画技的高超。
二、重视词语的教学
在第一学段中,字词的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因此,本堂课中,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识字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对于词语的理解方面,我觉得学生对“拱手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的理解是难点,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拱手”;用简笔画帮助理解“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三、重视语言训练
本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读,来体会到画家画技高超,如““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于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重点,进行语言训练,使得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新的收获,接着用这种句式进行训练。如:“( )一( ),就()。”学生说得很不错。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在这堂课中由于在识字、感悟朗读等环节训练的点贪多,容量大导致写字的时间不够,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写的字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可想而知,写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实,合理的课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在上课前也曾告戒自己,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写字时间。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的话进行对比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设计特色: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初读文本,游戏识字;细读文本,注重运用;师生诵读,随文识字;梳理规律,指导写字。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字,写字,图文结合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五、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我国现代名画家的作品。
六、时安排:
两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前互动: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什么动物?现在我们来玩个猜谜语的游戏吧!猜一种动物。(出示)
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就是以画动物而闻名的。(出示)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还有一位画家,他也特别喜欢小动物,他画的是什么呢?(出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做好上的准备了吗?
(二)、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家和牧童》这一,伸手和老师一起写题,齐读题。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板书?画家和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9页。听清老师的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
(三)、初读文,游戏识字:
1、小朋友们读书很认真,不过这一节的生字很多,足足有13个。有没有信心挑战?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如果同桌有读不准的,请你教教他。
2、检测:谁敢接受挑战?指名一人读一行词语(出现错误随时纠正领读,并领读全班同学,齐读
3、游戏识字:字音读准了,我们来玩个“给偏旁找朋友”的拼字游戏。听清游戏规则:偏旁和好朋友藏在信封里,你和同桌合作,看看能拼出哪些生字宝宝?拼完以后组个词读一读。(指名两个孩子上讲台拼,老师巡视指导下面的孩子。)
拼完以后,检测台上孩子拼生字的情况:你们拼出了几个生字?来,你组个词领着大家读一读。(一个孩子领读一个,还有三个生字,谁来领着大家读一读?)
4、重点识字:购。小朋友们在给偏旁找朋友的过程中,记牢了生字。现在有个生字宝宝想和你们交朋友:
(1)(出示)它是谁?师:“购”是个形声字,左边的贝字旁表示和钱有关,右边的“勾”字表示字的读音。
(2)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购字?(出示)这是商场里的广告,一起读一读吧!
师小结:只要留心,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认识很多字。
(出示)小朋友们再想想:“哪些字的右边也有勾?老师说,学生猜一猜 有水就是?对,水沟的沟。木字也来凑热闹,这个字读什么?组个词。左边有金还是?对,铁钩的钩。左边有贝能?购买,购物。
小结:形声字多有趣呀!看偏旁就知道它的意思了。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购“字。
四、再读文,整体感知:
生字会认了,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文中,开火车读一读文。看谁能把生字宝宝记得最准最牢?其余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听,如果他有读错的地方,一会儿请你帮他指出来。
读完了文,现在你中这位大画家是谁了吗?(出示,并配音乐)老师声情并茂讲故事: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他沉思了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只见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又轻笔细描,很快就化成了。围观的看了,纷纷夸赞!
五、细读文,学习运用:
1、指名读一读称赞戴嵩的两句话。(出示)评价学生的朗读(关注了感叹号,抓住了重点词等)引导学生读出称赞的语气。
2、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这次加上后面的提示语(齐读)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两个红色字体的词语?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像这样两个意思一样或者相近的词语叫“近义词“。
3、赞扬的近义词你还知道哪个?评价: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呀!
4、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你会怎样夸赞戴嵩?
5、真是纷纷夸赞!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形容:(出示)齐读: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那,戴嵩的画一画好,就……。谁还能用上一……就……说一句话?
六、表演朗读,随文识字:
过渡:就在大家纷纷称赞戴嵩的时候,一个不同的声音出现了。大家自由朗读,6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
1、指名两个孩子,分角色读一读戴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一边读老师一边指导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以及牧童问的语气。)
2、如果加上动作读一读就更生动了!再指名两个孩子分角色加上动作读一读。引导学生:想一想加上什么动作会更有趣?
3、现在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演一演吧!老师是戴嵩,你们是小牧童。提醒学生加上有趣的动作。
4,小牧童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怎么对牛这么了解呀?
5、我戴嵩真没有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真是惭愧!(老师做拱手的动作):多谢你的指教!
(1)老师做这个是什么动作?用书上的词语说。(贴上画家拱手的图片)介绍拱手:拱手也叫作揖,是从我国古代开始的一种礼节,表示对对方的一种感谢和敬意。来,加上动作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戴嵩对牧童的感谢和敬意。
(2)现在你们该明白为什么“拱”字是提手旁了吧?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拱”字。(拱也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七、总结:
从我们的朗读和表演中,你感受到戴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牧童呢?(贴小牧童的图片)
师小结:是啊!小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是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看了他。来,一起把牧童两个字改大一些。再次齐读题。
八,梳理规律,指导写字:
学完了小故事,写好字也是本节的重要任务。
1、出示生字:(挤,抹,拱,批,评)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写好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注意左窄右宽,左右两边的高矮,还应该注意什么呢?仔细观察这个“挤”字的一撇和一提,你发现了什么?
3、这在书法上叫穿插和避让。“撇”穿插到了“提”的下面,提为了让一让它,刚刚出头。写字的时候注意到穿插和避让,我们的字会更紧凑更美观。(一起读一读写好字的三看标准)
4、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挤字。示范书写(提醒学生;用三看的标准提醒老师)
5、书生在田字格书写两个挤字。(老师提醒坐姿:身正,肩平,足安)
6、展示评价学生的书写,用三看的标准来评价,并奖励小花,对照自己的书写,不满意的修改一下。
7、用刚才学习的写字的方法,书写其余的几个有穿插和避让的生字。(依然提醒学生坐姿:身正,肩平,足安)
九,总结本的收获:
学习就要这样,不仅要尝试,还要边学边用!希望以后的每一次学习你们都能有收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过程(牧童短笛)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师谈话: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ujrh,是一串串雏鸟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
2、回忆旧知:以前,我们就学过一些表现儿童快乐生活的研讨,同学们还记得吗?出示《所见》《村居》,齐读。
3、揭题: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牧童》。提示“牧”字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提。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唐代人。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那在吕岩笔下的牧童,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书中插图,想象古诗大意。
2、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三遍以上。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评价:读通顺,流利)谁再读?
他读准了一个生字,生板书:蓑强调字音不卷舌?分析字形
4、出示节奏,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诗的意思搞清了吗?那老师要考考你:谁先来读这首诗?结: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大家注意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是哪一个?生板书:铺诗中为什么读pu?:(多音字从字义上区分读音)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诗中指什么?(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2、你能根据第一小句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3、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生板书:弄?“弄”什么意思?(逗弄)“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结:刚才抓住一个”铺、弄”字去体会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小结出示:抓重点字?体会诗意??齐读
4、快乐的牧童边吹笛边嬉戏。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点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抬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童歌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安详的吃着草。或许谁能试着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小句诗?小结:读出视觉上的宽阔和听觉感觉上的美好。
5、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悦耳。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可是牧童在哪里呢?出示:(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风明月为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根据刚才学古诗的方法,� 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全班均能正确读准“戴、价”等13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95%的学生能正确书写“价钱”等生字,写工整、写美观。
2、全班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90的学生能读得有感情。
3、会运用“……一……,就……”和“……一会儿……一会儿……”两个句式说话。
4、能联系课文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惭愧”等词语的意思。
5、能通过读文,感悟到戴嵩和牧童两个人物形象身上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有感情。
3、学习戴嵩虚心、乐于接受别人指正的品质和牧童大胆、勇敢、敢于指出别人错误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人物身上的良好品质。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设问导思,激发兴趣。
1、写课题“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得小一些。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课题?
2、小组讨论汇报。
二、 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
3、读懂什么,不懂什么记下来。
4、汇报。
(1)、自己读懂的问题。
(2)、不懂的问题。预设:
不懂的词语:绝妙之作、浓墨涂抹、轻描细笔
不懂的问题:牧童为什么说戴嵩的斗牛图画错了?
戴嵩挨了批评为什么还要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三、 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把字音读准、读正确。
2、去拼音,巩固字音。
3、根据每个字的特点,识记字形,并进行扩词等训练。
4、多种形式读生字,巩固。
四、 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观察字形。
2、辨认字形、掌握笔划要点。
3、重点指导“挤”和“商”
4、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5、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生字,检查巩固情况。
二、品读第一段。
1、指名读。
2、找出本段中概括性的句子。
3、汇报?第一句。并画出中心词“著名”。
4、接下来是怎样描写戴嵩的有名的???学习本段。
5、说话训练:……一……,就……。
6、理解“没有不”。
7、齐读全段。
三、品读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戴嵩是怎么画《斗牛图》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读。
3、利用p99徐悲鸿画是马进行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4、再读句子。
5、男女声赛读。
四、赞画
1、我们一起来看看旁人是如何称赞的。
2、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3、拓宽思维:还会怎么称赞?
五、牧童指错
1、自由读这段。
2、指名分角色读。
3、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牧童和画家身上的优秀品质。
4、抓住文中“挤”,体会牧童的`大胆、勇敢、自信等。
5、文中还会一个词语也充分体现了牧童的这些精神,你能找到吗???喊。
6、戴嵩的谦虚体现在哪里???戴嵩的话,以及戴嵩的“和蔼”
7、你还在课文的哪个地方再次感受到戴嵩的谦虚???最后一段。
8、理解“惭愧”和“连连拱手”
六、回到全文
1、分角色读全文。
2、你想对牧童或戴嵩说什么?
3、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虚心 勇敢
乐于接受意见 敢说真话
教学目标:
:
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
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一、设疑导入
先板书好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的小一些,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画家和牧童》,谁来把课题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是有名的画家,一个是小小的牧童,那么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指名初读课文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指名请同学朗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同学们,在你们读和听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那你喜欢文中的谁?你们再好好的把课文读一读,并说说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的描写上喜欢上他的?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学生再次读课文)
3、学生读句子。
(问:这句话写了他的什么?)
四、朗读感悟课文,培养语感
1、指导学生读第一段:
生:当有同学说我喜欢画家戴嵩时,因为他非常有名,画也画的好。
(此时,进行引导)
师:是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的画很受大家的喜欢,画的非常好,板书画的好一下子就把人们吸引住了。)
(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并试着用上一就进行说话训练。)
(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而且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多厉害呀,教师都有点佩服他了,那么请同学读出佩服的语气。
2、指导读第三段:
戴嵩的画不仅画的好,还画的快?你发现了吗?
学生找句子沉思片刻时,还有一会儿,一会儿(板书画得快)
(出示课件,可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让学生读句子,你能否也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引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读出胸有成竹,自信的语气)
3、指导学生读3~4段:
师:是啊,戴嵩的画画的这么快,这么好,怪不得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生:同桌互相读一读3~4段,一人做商人,一人做教书先生,还可加上动作,互相演一演。)
(引导学生读出夸赞的语气)
师: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呢?
生:可同桌互相读,再进行展示读,评价。
4、指导学生读5~6段:
师:就在大家赞不绝口,不停夸赞的时候,这时谁来了?
生:小牧童。
师:是啊,小牧童来了,有喜欢小牧童的吗?
(此时板书,在板书时,故意把牧字写成牡字。)
(可能会有学生指出)
师:非常抱歉,不好意思,我马上改正,谢谢你的指正。这位同学很大胆,观察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把5~6段读一读看看小牧童说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刚才你们是怎么说的,你会说吗?谁来读读小牧童的话)
师:可见牧童非常胆大,那么看画的人心里是怎样的?在他们看来,小牧童的话就像炸雷一样。
(体会炸雷,和大家都呆住了)
⑴大家一听牧童这样说,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引导)
⑵戴嵩听了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说明戴嵩怎样?
(说明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见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⑶指导读出画家和蔼的语气
⑷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因为他经常放牛,平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就像刚才指出了老师错误的同学。要想发现不足,必需建立在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发现。
(指导学生练读牧童的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读出小牧童那种直率,勇敢的语气)
⑸如果是你发现了大画家的错误,你会指出吗?为什么?认识牧童的胆量,敢于向权威挑战。
⑹戴嵩的致谢。
(读出惭愧,不好意思的语气)
5、学生自由读,并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你大声读,说说你的原因,小声读也说说你的原因。戴嵩虚心,牧童胆大,他们都非常的了不起。
(板书了不起)
带着你的理解把课文读一坊,再四人小组表演读。
(师生合作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
师:总结两人的品质。你分别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中外名人虚心改错的故事或敢于向他人提出意见的故事。
六、板书
画家和牧童
教学思路:体现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 )创设情景,一旧代新
1 回想学过的古诗《所见》
2 引出新诗《牧童》
二 )复习学法,体会古诗
1 指生说出古诗学习的六读法
2 自学
3 集体汇报
一读说感知
1)初读《牧童》,说出整体感受:景色的优美,牧童的悠然自得。
2)练读,先指名,评价,在齐读
二读划节奏
1)二读《牧童》,划出节奏和平仄。
2)按节奏,平长仄短读诗。
师:“加上感受,结合节奏和平仄,练读诗歌。读后自评,师评后再读。
三读解诗意
1)三读《牧童》,默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指生说意
师:“这首诗的那些字眼最生动?”
四读品诗境
1)抓字:“横,弄,卧”
2)练读“横”,读出草地的茂盛,练读“弄”,读出牧童的顽皮,可爱,练读“卧”,读出牧童的无忧。
五读练感情
引读:诗人正是被草地的丰美所吸引,才写下这首《牧童》(生齐读古诗),诗人侧耳倾听,又听到悠扬悦耳的,富有趣味的笛声,有感而发(再读古诗),牧童的随遇而安,天真可爱深深地吸引住了诗人,落笔成章,写下了这首趣味盎然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在齐读古诗)
六读绘画面
1)师范读古诗,生闭眼想象画面,再说情景(重点猜想“卧月明”)
2)用笔绘画面
三)齐读古诗,结束全课
【教学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教学方法】
指导朗读注重层次:再现文本,走进文本,创造文本。
【教学准备】
Flash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斗牛图》、词卡、毛笔、宣纸。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课,激趣明理
1、配乐讲孔子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他叫什么名字,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后来孔子绕道而行。
2、提问:
这个故事中有哪两个主要人物?你觉得他们都怎样?
3、书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介绍两个人物。
(板书课题后齐读)
二、释题
1、你们心中画家是个什么样子?牧童呢?
2、画家画画,牧童放牛,两个毫不相干的身份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想知道吗?
三、初步感知课文
请把书翻开,自由读一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四、学习生字
1、(用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谁会拼读这些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拼读。去掉拼音,还会认吗?
(指名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课件展示词语)
五、精读课文,指导朗读夸赞,体会感情
1、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出指导夸赞朗读)
3、指导个别朗读夸赞的句子,注意指导朗读时的层次感:再现文本,走进文本,创造文本。
4、你赞我赞他也赞,可真是纷纷夸赞啊!
(黑板上贴词卡)
5、(面对一学生)大画家,大家都这么夸赞你,你怎么一言不发呀?如果你是戴嵩会怎么说?(谢谢大家的夸奖)面对大家的夸奖毫不骄傲,可真是位谦虚的画家呀。
(初步揭示课文中心)
6、大画家是怎样画这幅画的呢?引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黑板上贴词卡)看老师画。(师画中国画)怎样画的?又怎么画的?谁能把老师画画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画的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整地说话。
六、精读课文,指导朗读画错了,体会感情
1、(配急促古筝音乐)就这样,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一幅精美的《斗牛图》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纷纷夸赞时,一个牧童挤了进来,喊道:(学生回答)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是啊,又有谁会相信大画家会画错画呢?
2、师生对演:老师拱拱手: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学生扮牧童答: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老师又拱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3、刚才我们师生对演,(课件出示画家和牧童的对话)现在谁来扮一扮牧童,谁来扮一扮画家?分角色指导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画家和牧童的美好品质。
4、在小组里演一演这个故事。
(师巡视辅导)
5、(展示实物《斗牛图》)哪个小组上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学生上台表演。)
6、看了他们精彩的`表演,�
(板书)
2、从此以后,大画家虚心接受指正,又画了一幅《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还在上面题诗呢。
3、出示现存名画《斗牛图》和乾隆题的诗,师生读诗。
4、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心潮澎湃,也写了一首诗,想不想读一读。
(课件展示配乐诗:戴嵩画牛有误笔,虚心接受童指正。实践躬行求真心,千古佳话传至今。)
5、现在,这位虚心的画家和诚实的小牧童就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6、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戴嵩和牧童这样有着美好品质的人,你想去看看更多这样的故事吗?你可以登陆到以下网站观看。
一、教学设计: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爱阿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一向中的牧童是怎样的?
2、让我们认真地读,满看度,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弄得她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约二)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富县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那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实在则那样那个抖动的笛声。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
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
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
1、牧童在清风明月知下安然入睡,让我们目光跟随杨万里。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
(银处: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你看到了什么)
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
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
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
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
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老师范读),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点?
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熟悉的诗人:杨万里,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未泯的童心。千百年前的诗人,今天依然呈现他们那么美好的心,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个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目标
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同时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重点难点
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冼星海日记)
2、《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8年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写成长诗——《黄河吟》。和光未然有过多次合作的冼星海凝神倾听后,突然,他一把夺过光未然的诗稿,冲回宿舍——他要立刻把这部长诗谱上音乐!
从3月26日开始,冼星海窑洞里的灯光彻夜通明。他支撑着病弱的身体,在土炕上日夜赶写。奔腾的乐思常常使冼星海无法自抑,他时而斜躺在土炕上抱头沉吟,时而坐起来振笔疾书。六天后——1939年3月31日,《黄河大合唱》脱稿了。4月13日,经过10多天的排练,《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从此以后,伴着抗日的烽火,随着复仇的巨浪,《黄河大合唱》响彻在青纱帐里、长城内外,合唱人数从30人、60人、80人,壮大到100人、500人、1000人;演出地点从延安、重庆、香港,扩大到纽约、神户、多伦多。
二、新课
1、同学们好,我们同学从中间分成两部分,左边的同学和右边的同学。清楚了吗?好,下面先请左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再请右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都熟悉了吗?下面看我手势,先左边这一方唱,然后再右边唱,准备,起-(可以再来几遍)。我们刚才所演唱的形式就是齐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合唱。请同学们看到书P89面,用两分钟的时间,学习大合唱的介绍。大合唱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与轮唱(有时穿插朗诵)等。(多媒体)
2、同学们,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知道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你听吧!(音乐欣赏《黄河船夫曲》)齐唱给我们欣赏者一个什么感觉?(表现出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
3、下面请同学们唱这个练习,(|1234| 5-‖)用“啦”,起(跟琴唱),很好,对。再请右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1234| 5-‖)用“啦”,起(跟琴唱)。两边的同学熟悉了吗?下面两边的同学一起唱,各自唱各自部分的旋律,起――
同学们,这是什么演唱形式?(合唱,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看到书P85,《黄水谣》,我们来尝试一下歌曲合唱,第一句,“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两部分不同的旋律)
同学们,感受怎么样?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合唱《黄水谣》。(多媒体)
《黄水谣》这首女声、混声合唱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有变化吗?(可要求同学回答,开始婉转、秀丽,表现黄河两岸人民生活怡然自乐;中间低沉,悲痛的呻吟;后面借用黄河水奔流不息,痛诉侵略者带来的灾难)
4、大合唱还有一种歌唱形式,对唱。欣赏《河边对口曲》(对唱采用一问一答,舒说了千家万户妻离子散)
5、《黄河大合唱》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乐章,知道吗?请听,反复了四遍,注意仔细听辨。(欣赏《保卫黄河》)
有怎样的区别?请同学说说。
齐唱——二声部轮唱——三声部轮唱——齐唱
轮唱,此起彼伏的音乐,如咆哮的黄河水,一波推一波,前浪推后浪,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气势。(再来听辨一次)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A、《黄河船夫曲》(齐唱)
B、《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C、《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D、《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
E、《河边对口曲》(对唱)
F、《黄河怨》(女高音独)
G、《保卫黄河》(轮唱)
H、《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三、总结
1、了解什么是大合唱。
2、学习体验黄河大合唱中四个乐章。
[教材简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编写,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牧童》这首古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悠闲自在、自然放松的生活。透过古诗,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牧童生活的悠闲自在、自然放松;
4.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牧童生活的悠闲自在、自然放松。
难点:能抓关键字词,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的大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古诗、了解作者,深究作者写作意图,编写教学设计。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古诗导入,引发兴趣
1.童年是最美好、最纯真、最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每一个人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但是,同学们能否想象古代的孩子们是怎么玩的,他们会有哪些童年趣事呢?
2.生各抒己见,预设:放风筝、钓鱼等等。
3.出示已学古诗:(让我们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4.过渡,引出牧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讲的也是牧童的生活,题目就是——牧童。)板书牧童,注意“牧”字的写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把古诗多读几遍,试着读得字正腔圆,并用“/ ”画出诗歌的停顿;
(2)思考:古诗中的牧童在干什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2.生自由读古诗。
3.检查初读情况,请三生读一读古诗,随机解“蓑”字,注意绝句的韵律。
三、想象画面,融入诗境
1.古诗中的牧童在干什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预设一:(牧童弄笛图)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人为什么把吹笛子说成是弄笛子呢?“弄”可以组什么词?
如果是你拿着笛子,你会怎么玩?
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笛声?——“三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男女生读。
过渡:牧童还在干什么?
预设二:(晚归休憩图)躺在草地上(欣赏明月)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各抒己见。
随机出示:“牧童___地欣赏着___的月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2.诗人除了写牧童之外,还写了牧童生活的环境。 生读并想象,如果自己是画家,要给这句诗画一幅怎样的画?
预设:画很多草——六七里、铺
广阔、茂密、柔软,就象在毛毯上躺着一样舒服。
读出舒服的感觉。
3.在音乐声中,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教师引导:一望无际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这时还没看见牧童的身影,却听见牧童悠扬的笛声。笛声越来越近、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越来越近了,他走进我们的视野。牧童归来吃了晚饭已经是黄昏时分了,他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露天的草地里休息了,一边还欣赏着天空皎洁的月光。
透过这些,你感到牧童的生活怎么样?
再读。
4.介绍诗人,揣摩写作缘由——渴望悠闲自在的生活。
5.融入诗人的感情再读。
四、补充教学,升华情感
1.过渡:其实象吕岩一样渴望自由生活的诗人可不止一个。
2.出示 :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
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
一笛一蓑衣。
想一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牧童的生活总是离不开青山青草、牧笛、蓑衣……
3.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自己试着背一背,默一默。
[板书设计]
牧童
弄
铺
卧
悠闲自在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教会孩子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提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请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2、在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想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生再次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勾出生字。
3、认记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借助拼音读出生字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并为它组词。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认记生字。
(4)请学生起来说说自己记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看字型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联系生活识字:
“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
“购”,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粮食”。
(5)用多种方法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记情况。(开火车、抢读、小组读、齐读、个别读等)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读课文,抽学生读课文。
3、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4、请生评价老师读的课文。
5、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了的?
7、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人物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8、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9、假如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练习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
10、练习读读戴嵩与牧童的对话,要读出牧童的天真质朴。
教师可以适时范读。
11、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表现出来。
12、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以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13、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看看书中的学习伙伴有什么看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请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学生自由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生字,并说说在写这个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4、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的下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商:很像“摘”字的右半部分,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
抹、挤、拱、批:四个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
价:字内有三个撇,但最后一撇与前两撇不一样。
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旁和斜钩的写法。注意与“浅”比较。
购:左右都写得比较瘦长。
5、学生自由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面有课后题。
2、请学生读读句子,体会“一”的作用。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画得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
3、请学生用“( )一( ),就( )。”
“( )一会儿,一会儿( )。”的句式说句子,写句子。
1、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合唱社团活动,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合唱的声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和技巧:
(1)听音辨音:通过演唱单音、双音、三音等,帮助学生听出每个音的音高和音质,为后续演唱做好准备。
(2)基本节奏和拍子:通过演唱不同节奏和拍子的歌曲,帮助学生掌握合唱的节奏和感觉。
(3)气息控制:通过练习呼吸法和唱法,帮助学生控制气息,保证合唱的连续性,同时提高声乐表现力。
(4)发音准确性:通过发音练习,帮助学生锻炼发音技巧,保证合唱的清晰度。
团队合作能力:
(1)合唱前的排练:通过密集的排练,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合唱中的角色和任务,加强团队合作。
(2)排练中的'调整和协调:在排练中发掘学生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帮助学生发挥最大的潜力,将各个声部的演唱协调一致。
3、教学流程:
(1)听音辨音
选择一两首相对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先跟着老师练习,再逐步让学生自己唱。
(2)基本节奏和拍子
选择节奏明显的歌曲,通过指挥员的示范,让全体学生跟着学习。
(3)气息控制
选择较长的歌曲,通过逐一练习不同部分的歌词和气息控制,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
(4)发音准确性
选择发音较为困难的歌曲,让学生多次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5)排练中的调整和协调
指挥员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声乐能力,调整和分配各个声部的演唱任务。
4、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通过定期的评测活动,对学生的演唱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价。
活动成果: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全面提高了合唱的声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成功参加了多项音乐比赛和文艺汇演,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学生们也形成了分享、合作和承担责任的意识,并为今后的音乐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用富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充满阳光的帅气少年形象。
2、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谐、音准与节奏。
3、在歌曲演唱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重点
1、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二声部的合唱教学。
教学难点
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本节课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歌曲二声部教学的难点简化为简练生动的发声练习,一步一步引入到歌曲的二声部旋律学习。这样把难点分解,并逐渐加深,激发学生对歌曲二声部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二声部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如音准、节奏、音色、力度的控制与把握。通过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和挫折,从师生谈话中,鼓励学生遇到挫折时能勇敢的面对挫折与困难。并在歌曲学习和歌曲演唱中产生情感共鸣,以情带声,培养学生能用充满朝气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整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旋律美,情感美,和声美、节奏美等,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对比感受法、情境导入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唱歌特别好听,老师很想听听你们的演唱
1、出示发声曲
Lu
⑴师:先听老师给同学们作示范,然后请你们能模仿老师唱,好吗?
生:好
⑵学生跟琴演唱歌谱,再用“Lu”慢速跟琴演唱(注意声音的效果)
(在旋律唱得熟练的基础上学习二声部)
2、变化组合二声部
Lu
⑴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下面老师把这条练声曲变化一下,请同学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将一首旋律分成两条旋律)
⑵学生分组合作跟钢琴伴奏演唱,指导学生分组分声部慢速跟钢琴伴奏演唱;
⑶提要求演唱(音准与节奏、注意聆听对方声部与自己声部的声音和谐)
三、新歌教学(聆听歌曲,引出歌曲《小小少年》的二声部)
1、聆听歌曲《小小少年》,请同学们听歌曲范唱。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二声部发声练习,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你听听这首歌曲有出现二声部吗?歌曲的二声部出现在第几个小节?谁来回答?
生:有,二声部出现在第9至16小节中。
2、歌曲介绍
师:回答的非常好,掌声鼓励。是的,歌曲一共有16个小节,分两部分,前8小节是第一部分,后8小节是第二部分,也是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3、出示歌曲二声部旋律,学唱高声部旋律(师声情并茂地范唱——高要求慢速学生演唱——学生熟练自信朝气地演唱)
(在这里解决学生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⑴师:听琴演奏高声部旋律,请同学们找出旋律的附点音符?谁来回答?
生:
⑵师:回答的真好,这个音符是八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八分音符,它与八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 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时值要唱得长点,力度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时值唱得短点,力度弱些。
⑶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一遍。
⑷师:请高声部旋律同学随琴用“LU”轻声慢速演唱,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⑸师:唱得不错,但再次演唱时,同学们能不能跟着老师的手左右摆动你们的身体来打节拍?
生:齐说“行”
⑹师:同时也请低声部旋律的同学在每小节的第一拍上拍手,给高声部同学伴奏,好吗?。
生:齐说“好”
4、学唱低声部旋律
⑴师:听琴演奏高声部旋律,请同学们找出旋律的附点音符?谁来回答?
生:
⑵师:回答的真好,这个音符也是附点八分音符,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一遍。
⑶师:请低声部旋律同学随琴用“LU”轻声慢速演唱,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⑷师:唱得不错,但再次演唱时,同学们能不能跟着老师的手左右摆动你们的身体来打节拍?
生:齐说“行”
⑸师:同时也请高声部旋律的同学在每小节的第一拍上拍手,给低声部同学伴奏,好吗?。
生:齐说“好”
5、二声部合作演唱
⑴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既然是二声部旋律就是要两声部一起合唱,下面先听老师演奏一遍二声部旋律,请你们认真听出自己的声部,好吗?
生:好
⑵师:下面请高、低音同学随琴用“LU”轻声慢速合唱二声部旋律。
⑶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下面请同学们加上歌词跟着老师的手左右摆动你们的身体来边打节拍边合唱,好吗?
生:好
6、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⑴学生慢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旋律。(找出难点)
⑵假如学生还唱不好符点,再单独练习,起到巩固学习作用。
7、学唱歌曲第一段
(再次聆听歌曲)
四、介绍歌曲背景。
(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救出了在狱中的`父亲,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师):随着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各种各样的烦恼会越来越多,谁来说说你们自己的烦恼?
生):回答
在《小小少年》这首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在歌曲中,所表现出的是小小少年是一个充满欢乐、心情愉快、乐观向上的一个充满阳光帅气的小年。
师:我们该如何表现阳光乐观的少年呢?(歌曲情感处理)
生):回答
(跟琴演唱,能用充满阳光朝气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歌曲延伸
师):刚听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烦恼,那么在今天的音乐课中,大家都抛开这些烦恼,尽情的享受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请全体同学起立跟我大声喊出来,“我很快乐。
当同学们把烦恼释放出来后,再次带着愉快的、轻松的心情演唱歌曲。
【教学目的】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请同学们听一听: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再听一听:│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
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 锐 眯 发 缩 拉 丝夜 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述空泛的道理,而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在处理教材时,我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点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分角色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自悟自得。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其发挥想像和创造,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思考、交流和讨论的整个过程,朗读感悟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学生在体会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小组认读生字词: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火车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开走了!
2、教师随机导入新课。
二、读文品悟
1、默读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画下来。
2、学生汇报。
3、随机理解句子。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1)体会“一……就”的意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学生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b、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体会:没有不、争着、花大价钱。
(1)学生再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2)带着体会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这么棒的画家,他是怎样画画的呢?(引出句子)
戴松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1)“沉思片刻”是什么意思?
(2)戴嵩为什么要沉思片刻?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好了。
(1)指导朗读:男女比赛读,互相评价。(师:只要读出了你喜欢的方式就好了。)
(2)看图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图画)
你觉得画中哪些地方是“浓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轻笔细描”?
(3)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3.过渡:如果是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引出句子)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1)指导朗读:男女比赛读、代入角色读。读出称赞的语气。
(2)师评价: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夸赞别人!把这两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称赞”、“赞扬”)
师:你从画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和这两个词意思一样的另外一个词。(夸赞)
(3)理解“纷纷夸赞”:
想象说话:可能还会有什么人在称赞他呢?(小孩、牧童、村民、秀才、过路人、大官等)
(4)师:原来这么多人在夸赞才叫“纷纷夸赞”啊。(认读词语。)
(5)小结:看来这个画家真了不起!真是一个著名的画家!
(二)体会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1、过渡:就在人人都夸赞他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1)随机指导朗读牧童的话,体会句子“这声音好象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个别读、赛读、齐读)
(2)提问:为什么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呢?
2、过渡:这时,戴嵩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画出戴嵩是怎样做的句子。
汇报: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2)请你用这种表情读读句子。(生自由读)
(3)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评价。
(4)师:原来这样读就叫“和蔼”。(认读词语)
3、过渡:画家到底错在哪里呢?读读牧童的话吧。
4、学生自由站起来读牧童的话。指导语气朗读。(个别读、齐读)
5、师:原来真的画错了,画家后来是怎么做的呢?齐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理解词语“拱手”)
6、你觉得这个画家怎么样?(体会他的虚心、勇于承认错误。)
(三)体会牧童的品质
1、刚才,牧童指出画家画错了,围观的人纷纷指责牧童,�
3、小结:牧童观察得多仔细呀,面对大画家,也大胆地指出错误,小牧童和画家一样了不起!
三、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1、小组分配角色读,体会人物品质,老师巡视指导。
2、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表演读。
3、引导学生评价。
四、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对画家和牧童都非常了解了,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
我想对画家说:
我想对牧童说:
(1)分组讨论。
(2)汇报。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著名纷纷称赞挤喊
叫和蔼指说
惭愧拱手
虚心请教勇于批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重难点:抓住言行,通过朗读、想象,自行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有所启发。
主要教学理念:努力体现三主教学(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积极倡导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大语文;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实现人性化课堂;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个性化多元解读。
主要教学方法:抓重点词句,在自主朗读、想象中探究、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流程预设: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画家和牧童,今天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跟他 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个儿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比较喜欢课文中的。谁?
A:牧童为什么?(勇敢)
B:戴嵩为什么?(谦虚、画艺好)板书
A:哪个句子让你看出他很勇敢?读句子。读出喊的语气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他这样喊为什么让你觉得很勇敢呢?指生读。
听了小牧童的话,围观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看插图体会围观的心态。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牧童真的是随便喊喊的吗?哪里画错了?读句子。扮演牧童读
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看来牧童还有哪点让你喜欢?(细心观察)
B:还喜欢谁?为什么?戴嵩
1、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是描写戴嵩画艺好的?用横线划出。
预设: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怎么读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画受欢迎?指名读
用上一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就。说话
(2)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引导读出画得快的语气。
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你们知道什么样子是浓墨涂抹,什么样是轻笔细描?
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完成课后
(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引导读出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的语气)男女生对读
(想象商人在称赞时的表情动作)当你夸奖别人时你会做什么动作呢?(竖起大拇指)表演读
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引导理解纷纷夸赞)
2、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戴嵩的谦虚呢?用波浪线划出。
(1)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拉?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和蔼)
是啊,这么著名的画家被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出错误,居然还能和蔼地对牧童说话,这位画家多虚心哪!谁能用和蔼地语气读出来。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连连拱手)体会读好句子。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
出示:我想对戴嵩说:
我想对牧童说:
我想对围观的人说:
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生活中的谁也来说一说?
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问题能向牧童那样勇敢,而当我们成功时,也不要忘了虚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片 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切入新课
1.读读以下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
2.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发现了许多性情各不相同的儿童,有懂事的,有贪玩的,有聪明的,也有悠闲自在和淘气调皮的,他们各自在忙什么呢?
3.质疑引入,学习新课。
二、学习《牧童》,领悟诗意
1.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①指名读一读吕岩即吕洞宾的诗,指出易错字“蓑(suō)”的读音与写法。
②再读古诗,你能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吗?
在一个( )的地方,耳边似乎回荡着( )。当( )的时候,一个牧童到外面( )了。
③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牧童呢?为什么?从哪句诗哪个字最能领略他的悠闲与惬意?
2.品读古诗,走进诗境
围绕“卧”,品味“卧”。
①卧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六七里”:虚指,原野地方很大很广阔,一望无边。
“铺”:结合诗句理解扩词(铺展、铺开、平铺、铺设、铺天盖地……)
看到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绿意葱茏的草,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一听,你听到了( )的笛声?(悠扬的、时断时续的、远处飘来的、忽隐忽现的)
理解“三四声”:虚指,形容笛声时断时续。
这笛声是谁逗弄出来的呢?你能猜出来吗?
②卧在一个怎样的时候?
黄昏后:绚丽的晚霞渐渐消失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夜空……
归来:牛羊入圈,该空闲了,无忧无虑了。
饱饭:吃了妈妈做的丰盛的晚饭,舒服、惬意、心满意足。
③品味“卧”的美妙。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 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 ;
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 ;
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有 有 ;
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 ,
有 ,有 ,还有 ,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④轻轻地读一读诗歌。
这真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卧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清清的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温柔的抚摸,耳边还传来青蛙、流水、蛐蛐、蟋蟀的歌声,此时此刻,躺卧在草地上的牧童会做些什么?想些什
么呢?如果睡着了,梦里又会梦见什么呢?
是呀,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真是一个( )的牧童?
3.吟诵诗歌,领略意境
看到眼前这位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牧童,谁也不忍心去打扰他美丽的遐想。轻轻地诵读诗歌。
眼前的一切,在诗人吕洞宾看来,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牧童休憩园,牧童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指名读诗。
一碧千里的草地,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明月,在这种境界里,既想躺下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又想低吟一首美妙的小诗。低吟诗歌。
(配乐背诵)闭上眼,让这一切的诗情画意融入我们的脑海,伴着这轻风明月,轻轻地,低低地背一背,送给这位牧童一首催眠曲吧!
4.过渡下文。
此时此刻,牧童虽然没有玩耍的小伙伴,可是在清风明月的草坡上照样怡然自得,让人羡慕。他享受到了只属于他独自一人的恬静与快乐。如果两个小孩子在一起,那情况又会怎样?只是收篙停棹呆呆地坐船中?